撰文:朱雅霜
出版:2022-03-18 08:00更新:2022-04-13 11:05
新冠肺炎疫情历时超过两年仍未结束,各行各业大受打击,社会企业只能在一波又一波冲击之下挣扎求存。新生精神康复会社会企业,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就业机会及培训,提倡伤健共融及身心灵健康,涉猎餐饮、零售及农业产品等业务,聘请逾60员工,过半为康复者。前四波疫情,新生会社企营业额减少三分一至一半,第五波更余四分一,该会副总经理陈心慧称:「(生意)新年后直插水。」他们谋求转型自救,同时期望政府采购社企产品,好让业界有稳定的工作机会。
早于2001年政府引入「社会企业」概念前,新生会已于1994年组织「仿真企业」。新生精神康复会社会企业副总经理陈心慧表示,当时新生会在屯门建生邨开设菜档,让精神病康复者于真实的环境工作学习所需的工作技巧,提供工作机会,并藉以倡导伤健共融,减低当时社会对康复者的误解。至今28年,新生会旗下的社企已发展至20多项,主要为餐饮及零售业,包括在多间医院及大学开设的cafe330、新生便利店及售卖健康食品的农社330等,聘请逾60名员工,当中超过一半为精神病康复者,除了以往的使命,更希望推动大众对身心灵健康的关注。
大学餐厅生意低过暑假 第五波疫情社企营业额余四分一
过去两年,新生会社企与不少同行一样承受疫情冲击。陈心慧指,新生会社企不少餐厅开设于医院及大学,「十号风球都要开」,亦不能提早关门,「但访客全部冇,唔畀探病」,大学更为严重,既没有学生,职员亦在家工作,「生意仲低过以往暑假」。连带旗下负责生产轻食供应cafe的中央厨房,订单大为减少。过去四波疫情社企营业额急降三分一至一半,第五波疫情忽然而至,omicron传染力强,市民更少外出,营业额「新年后直插水」,惨余约四分一。
![]() |
![]() |
社企谋转型 中央厨房推急冻食品
面对逆境,新生会社企力求转型。中央厨房早在两年前推出急冻食品,例如牛肋条、秘制鸡翼及点心等,在旗下零售店出售。她感激疫情生期间有公司资助聘请点心师傅,教导学员制作牛肉球、珍珠鸡等点心,成功增加收入,同时学员亦学习到新技能。原本在第四波疫情缓和后,中央厨房一度减少生产急冻食品,但随着第五波的冲击,再加推救亡。此外,她透露正研究相关短期扶贫计划,协助低收入家庭市民渡过难关。
![]() |
![]() |
咖啡店结合身心灵空间 设pop-up store零售产品
新生会设于湾仔的so330结合咖啡店及身心灵空间,近日金钟农社约满结业后,他们于so330僻出空间,设置pop-up store(期间限定店)出售健康产品及有机菜,并积极联络熟客,希望可以增加收入,逆境求生。
第五波疫情的困难不只面对顾客锐减。陈心慧称,今次疫情有员工或其家人确诊,或担心染疫而请假,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,只能向大学申请缩短营业时间。此外,由于近来物流成本会上涨,供货商已表示部份食材来货价会上升,新生会社企需要寻找代替品,必要时或向大学、医院等单位申请加价。
中央厨房不符资助资格 冀政府采购社企产品
新生会社企撑过前四波疫情,生意虽然不如以往旺季要聘请兼职,但并未裁减全职人手及商铺倒闭,现时亦不断谋求出路。往年其餐饮业务获批政府防疫抗疫基金,但聘用10人之多的中央厨房则不归类为食肆,她期望日后政府可以批准中央厨房申请资助。除了申请资助,陈亦希望政府可以带头采购不同社企物资,虽然未必能足够应付政府全部需要,好让业界有稳定的工作机会。
原文网址: 香港01